時代進步,傳統的柴窯燒陶已經被視為落伍、費時、費力的燒陶方式,然而因柴火直接在體坏上 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且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 產生的陰陽變化,也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落灰經高溫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這就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喔。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 以上時(依柴種類而有所不同)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坏上中的鐵則使形成的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 然落灰釉 ”。 燒窯的時閒往往需要兩三天以上,且溫度需達到1260度以上,否則落灰效果差。薪柴的消耗 量大( 一立方米 約需二、三噸柴,視燒窯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投柴加火也需極大的體力與耐力,這些都是造成柴燒作品成本較高的原因。因為陶坏不需施釉,木灰自然的飄落,故 每一件陶坏都會有厚薄不均的釉面,或是留下火燄燻燒的痕跡,或者沾染厚厚的、粗糙的、似熔未熔的灰釉等等粗獷的質感、樸拙的 色彩。
由於柴燒控制困難,人力、物力成本又高,所以對陶藝創作者來說無疑是項挑戰,但柴燒作品渾厚內練的質感「火痕」與「灰釉」每每在作品上產生意想不到的效 果,是柴燒的難得可貴和令入著迷的地方。
【柴燒】是【火】【土】 【灰】三者之間的自然關係,它能產生許多耐人尋味有別釉燒的美感,以及不可完全掌握的預期著灰作品不經上釉直接放入窯中,持續不斷地燃燒木 柴提供熱力,更將木 柴燃燒所產生的灰、煙落在作品上,遊走於作品間,於焉產生出不同的自然灰釉色澤和火痕變化,再搭上作品本身的些許粗獷,便造就了柴燒 迷人之處。
土【化泥為石】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不外乎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種類….等;然所有柴燒作者追求 的不外乎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沈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柴【火精靈的化身】一般提供柴燒用的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 忌太潮濕 ) 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樟、龍眼、荔枝、蓮霧…等 乃至於廢棄木材。
窯【灰痕昇華的殿堂】柴燒專用的窯有別於電窯和瓦斯窯,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72-120時)此期間需 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正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是 否豐富、渾厚、飽滿。
【柴燒】沒有公式可循,更不可能找出同樣的作品,只因為影響柴燒的因素太多,而且均是如此細微和多變,再加上未拆掉最後一塊磚頭之前,誰也無法斷論作品之 好壞,所以才吸引人,唯有不斷的嘗試才能找出火土灰之美....
土的原色進爐,放在上釉藥的壺旁邊燒
沒想到有意外的效果!!
樂彩柴燒陶藝 茶壺 茶碗-謝志銘
謝志銘老師IG:https://reurl.cc/mdWbXM
留言列表